每天例行公事會上YAHOO看看新聞
今天一反往常讓我一大早就發火

附上讓我發火的新聞

這個就是兇手↓↓↓↓↓↓↓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70124/17/9r4h.html

杜正勝:使用成語就是國文教育失敗
東森新聞報  更新日期:2007/01/25 02:32 記者:記者張淯/台北報導 
三隻小豬等童話名稱,被教育部收錄在網路版的成語典附錄中,引發各界爭議;
教育部長杜正勝24日表示,成語會使人思想懶惰,成語背後的故事如果不熟悉,
一旦脫離情境就會沒有意義,「使用成語就是國文教育的失敗」。

杜正勝表示,他是胡適的信徒,向來反對用成語典故,且成語與現代生活無關,
如果他是業務單位,「不會主張研究成語,更不會去公布」。他說,古籍「幼學
瓊林」裡講了許多故事,不過,現代的小朋友不會去讀幼學瓊林,讀的是安徒生
、格林童話,如果回到一百年前,講「國王的新衣」,恐怕沒人聽得懂,同樣的
道理,把古代的故事拿到現代來講,大家也都不懂。

教育部網路電子成語典提供方便的查詢功能,卻被民眾發現電子成語典中,竟然
連三隻小豬、灰姑娘等童話故事,以及麻雀變鳳凰、楚門的世界等電影名稱都查
得到,而且連解釋都有。儘管教育部強調,這26個童話、電影相關辭彙是為充實
語料而收錄在成語典附錄中,但為了避免爭議,教育部已在媒體披露後,移除相
關連結。

杜正勝表示,儘管事前不知道這些事情,但教育部既然已經公布成語典,「就不
應該外面隨便罵兩句,就收回來」。他強調,當教育部遭受質疑,身為教育部長
,他還是會出來辯護,不會閃躲;不過,他個人是「胡適的信徒」,反對使用成
語典故,也不贊成公布成語典。


以下開始則是一些評論↓↓↓↓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70124/5/9qsu.html
杜正勝自比胡適信徒 余光中:胡適也用成語 
中央社 更新日期:2007/01/24 19:44 
(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二十四日電)教育部長杜正勝今天表示,他是胡適的信
徒,反對使用成語典故;著名詩人、中山大學外文系教授余光中表示,胡適自己
常以四字成語題字,胡適的「八不主義」是主張少用冷僻成語。余光中說,儘管
胡適提倡白話文,本身卻極力維護中華文化。

因「三隻小豬」等童話、電影名稱,被收錄在教育部網路版成語典的附錄中,引
起風波。杜正勝下午表示,身為教育部長,當教育部受到質疑時,他會出來辯護
,但他個人是「胡適的信徒」,反對使用成語、典故,且認為成語、典故使人思
想懶惰、國文教育失敗。

余光中晚上接受中央社訪問時,批評杜正勝的說法「太武斷」。他表示,語言是
活的,淺白的成語會逐漸融入生活、口語中,「語言的問題不是教育部能左右,
也不必教育部操心」。

他指出,不論中文或英文成語,有些是有典故及來源,有些則包含了智慧與道理
,但許多淺白的成語,像是大義滅親,已成為口頭用詞,人們說話時不假思索就
會用到,不必把四字成語與冷僻、生澀劃上等號。

對杜正勝以「胡適的信徒」為由,反對使用成語,余光中則表示,胡適自己也使
用成語,常用「功不唐捐」四字成語替人題字,胡適所提的「八不主義」,是主
張少用冷僻成語。

余光中說,胡適提倡白話文,以前也常有人嘲笑胡適,不論「胡適」(名)或是
「胡適之」(字),都是不折不扣的文言文,而胡適本人更大力維護中華文化。


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70124/2/9raw.html
老師看法》「杜 只能唬不懂胡適的人」 
聯合新聞網 更新日期:2007/01/25 07:10 記者:記者薛荷玉/台北報導 
「聽到部長對成語的批評,我真的是痛心疾首、張口結舌,請部長不要從心所欲
、強作解人、倒行逆施,請您從善如流好嗎?」中山女中國文老師李素真表示,
杜正勝對成語的曲解,會把文學的源頭一刀砍斷。

李素真說,成語是長期文學精華的濃縮,孩子要用成語也必須先了解它的背景典
故,「當他把成語漂亮、自然地用在作文及言談之中,是多麼美好的事,我們鼓
勵都唯恐不及,怎麼還會反對呢?」

對於杜正勝自稱為胡適信徒一事,李素真更是不以為然,「那是胡適年輕時推行
白話文運動的說法,但他後來也為早年講的話引起的風波,及造成古典文學的退
步表示後悔。」李素真說,杜正勝只知前端,不知後端,這是錯誤的引用,只能
唬一唬不懂胡適的人。

知名的作文補教老師李紹陽則指出,成語是很簡潔的,比如說犯了錯、以後不要
再犯,只要說不要「重蹈覆轍」就好了;因此,他常鼓勵學生一天學五至十則成
語,不只是死背,且要知道背後的典故,才能活用,對把作文寫好很有幫助。

但李紹陽也贊同杜正勝的部分看法,即不必使用太冷僻的成語、艱澀的成語,也
不需「過度」使用成語,否則文章看起來像掉書袋,反而不好。



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70124/2/9rav.html  這篇尾巴最好笑

學者看法》余光中:成語是文化現鈔
聯合新聞網 更新日期:2007/01/25 07:10 記者:記者張錦弘/台北報導 
詩人余光中等學者昨天指出,成語是精緻文化的「現鈔」,日常生活隨時可用,
譬如說杜正勝發言「動輒得咎」,都得用到成語;部長還是少開口,否則「杜正
勝」遲早會變成負面成語。

搶救國文聯盟發起人余光中表示,經過幾千年演變,現代人說話、寫作已不會通
篇文言文,但文言文仍以成語的方式保存下來,成為「白話文的潤滑劑」,就像
「隨身攜帶現鈔」,成語不假思索脫口而出,往往能收畫龍點睛之效,怎能說它
沒價值?

「日常生活不用成語,可能說不了像樣的話。」余光中舉例,他去車站買票,售
票員認出他,往往會說「久仰大名,總算見到廬山真面目」,出口都是成語;再
如杜部長因「罄竹難書」、「音容『苑』在」等成語引發爭議,說他「動輒得咎
」,也很傳神。

余光中認為,教育部根本不應管成語這檔事,也不應編成語典給「標準答案」,
應該讓成語自然演變,冷僻、少用的成語自然會被淘汰,而「粉絲」等日常用語
或外來語,只要好用且形成共識,就會流傳。

余光中說,使用成語是很微妙的學問,陳腔濫調不好,但避免用成語,則又太囉
嗦,通篇廢話。文白並用、時緊時鬆,文章更有力。

台師大國文系教授林安梧則認為,成語是文化傳統經時間考驗,累積下來的智慧
結晶,像守株待兔、齊人之福、刻舟求劍等成語,簡單四個字,就可傳達豐富的
意涵,怎能輕言捨棄。

林安梧指出,胡適不會盲目反對使用成語,他反對的,應該是陳腔濫調、以及像
「三隻小豬」等標新立異、還無共識的成語。

林安梧也呼籲教育部不要再捲入成語的是非,部長也不要再硬拗,以免大家以後
罵人,會說「你不要那麼杜正勝」。

<<以上除稍為考量版面進行排版外,對於各篇新聞內容沒有做任何字句上的更動>>

難怪我們的教育部長自己會「音容宛在」和「音容苑在」不分,真是笑掉所有人的大牙......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ou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